首页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行业动态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及陈列委员会2018年度联席会议暨黔南民族服饰文化座谈会在黔召开
发布:2018-08-01

      七月的黔南风情是苗寨的舞,水族的歌,是绵延流传的“非遗”之海……在这木竹阁楼的山水黔韵中,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及陈列委员会2018年度联席会议暨黔南民族服饰文化座谈会在贵州省都匀市召开。

      本次活动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陈列设计专业委员会主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承办。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副主席李超德、熊兆飞、卞向阳以及来自全国57所院校的学科带头人及列席代表100余人云集会议热议当前设计教育的发展路径,以多元化的视角跨界解读传统服饰文化与持续设计理念,关注时装设计教育与设计人才培养,探讨中国设计的人文前景与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时尚策源地打造的新路径。

       为了进一步开展工作,经各位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主任委员们商议,大家一致提议并推荐增补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王朝晖、湖北美术学院服装系主任李海兵为第五届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席兼主任委员熊兆飞和卞向阳教授不再兼任主任委员职务,并在本次大会上表决通过,另外本次大会还提议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增补宋德风、俞晓群、袁大鹏、崔荣荣、臧迎春5人为执行委员,增补陈霞、张龙琳、初晓玲、须秋洁、贾玺增5人为学术委员,增补陈艾、姜中华、徐琴、郭家琳4人为候补学术委员。

       会议还听取了主席助理朱少芳和副秘书长韩永成关于2018年度学术委员会和陈列委员会工作报告,以及《服装设计师》杂志社编辑陈晨关于2018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流行趋势的分析,会议由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王永进主持。

       而后,第一部分的研讨峰会主要围绕“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主题展开,各位专家教授们以主旨发言、主题演讲为主体内容,就当代设计教育与文化传承、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探索进行解读,同时围绕开放的设计、可持续的设计和智慧的设计三个议题,以多元化的视角跨界共论后千禧一代时尚设计趋势,探寻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未来创新发展模式和新时代中国时尚设计话语权提升的新方案。

       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李海兵认为,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这个颇具仪式感的舞台具有空前的活力和创造力,即将步入社会的设计专业学生在未来中国时尚文化产业发展版图中也占据不可小觑的力量,创新设计已成为新的生产力。随即,来自浙江科技学院服装学院副院长的俞晓群教授表示从2013年至今,自己拢共参加了六届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她见证了大学生时装周平台以奔跑的姿态在快速成长。她提出所谓服装设计中的文化自信表达,就是要立足于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的独特性融入到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的状态中去。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宋德风博士进一步就传统服饰文化可持续设计理念在学科建设和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演讲,他表示学校长期致力于中国赫哲族传统鱼皮衣与鱼皮配饰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再设计直接影响着我国当代设计、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少数民族原生态艺术保护等众多领域的建设发展,其教学与科研成果也是支撑国家整体文化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性环节。随后,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院长王露教授讲到,院校需要确立清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用设计思维探索应用型服装的设计多元性。若想探索运动装设计创新的可能性,就必须关注当下倡导的健康主题。在运动装消费群体需求呈现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背景下,运动装的设计需要与多元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借助时尚的力量满足更普遍的消费需求。

       除了对文化自信及应用设计进行深度探讨,本次研讨会还聚集了陈列委员会的专家委员前来分享取经。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服装工程学院服装设计系主任方毅分享了自己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服装陈列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他认为当下的服装设计应当注重对受众维度的考量,设计并不单纯以生产服装为目的,而是需要为受众设计满足其生活场景与情感需求的服装。教师应当在商场实地讲授陈列课程,充分培养学生“边看边做、边享边做”的感知能力。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基点,才得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副教授韩阳以“新零售时代的服装陈列教育”为主题,对多渠道零售背景下的陈列设计课程进行解析。他谈到,当下的互联网和实体店销售从竞争走向合作共赢,线下零售业态呈现多样化,诸如:社群、卖手集成店、生活方式体验店开始出现。在此种情境下,服装陈列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陈列师应对更为复杂的商品结构,陈列不仅仅是摆摆衣服,服装陈列是促进销售的最后“临门一脚”。

       在短短两个小时的研讨峰会上,台上教授畅所欲言,台下专家忙做记录、互动交流,现场热烈气氛诉诸纸上不及亲临会场的万分之一。茶歇片刻,在随即的黔南民族服饰文化座谈会中,与会专家纷纷表示,黔南民族服饰文化历史久远,丰富多彩,具有显著的传承性和交融性,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人类学信息。在当今服饰界,对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与宣传的呼声越来越高,挖掘、整理、复现、研究、展示、传承、创新民族服饰文化已刻不容缓。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上海纺织博物馆馆长、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卞向阳表示由于历史原因,黔南地区囊括了三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整个文化状态保存较为完整,黔南州少数民族服饰是黔南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载体,是“穿在身上的文化”和“无字的史书”。若要充分挖掘黔南民族服饰文化必须做到“不忘本来”,把它变成有内容有记忆有温度的非物遗载体,这样也得以帮助各世居少数民族纺织、刺绣、蜡染和服饰相生相伴、世代传承。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李超德同样分享了自己对民族服饰文化挖掘和保护的想法,他认为黔南民族资源丰富,在发展民族文化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将传统的民族技艺与时尚相结合,用国际语言讲述传统民族故事,把原有的东西,设计出符合时代潮流的产品,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绣娘们的增收。

       与会专家群策群力,为推进黔南少数民族服饰和相关传统手工技艺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最后,由张庆辉主席从充分发挥主任委员的积极作用、打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以及加强院校与产业结合等方面为本次学术及陈列委员会2018年度联席会议做了总结性讲话。他表示构筑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价值生态、树立时尚设计先锋形象,成为了实现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转型的重任。相信各方院校的学术资源与远见卓识的注入,将助力开拓打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的发展新路径。

文:《服装设计师》杂志社陈晨

附件: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第五届学术工作委员会增补主任委员、执行委员、委员及候补委员名单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D·PARK北京会所A座 (010)84562288
ICP备:京ICP备10036468号-3 Copyright © 2010-202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124号